星期四, 二月 01, 2007

社会对中国神话体系的影响

和大多数古老的文明一样,中国的神话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几乎与整个文明进程同步,因而也间接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中国庞大的神话体系中,传播得最为广泛的一支源自道教。而这一支在历代统治者的有意改造和平民的添加中逐渐脱离了宗教范畴,最终成了一个单纯的、为政治服务的神话体系。它的主要作用在于从思想上控制平民,以神权辅助君权。而在人民的参与下,它在完整的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人民精神层面上的反抗活动。
一、 神界的等级
社会经历了由野蛮到文明,由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演变,与此相应,神话的发展也出现了明显的政治化倾向。其中以神话系统等级划分的变化表现最为明显。
首先,统治制度的变化被反映到了神话体系中。原本没有统辖关系的神灵,逐渐被组合在君臣关系的网络里。在上古原始神话中,黄帝与蚩尤、大常、奢龙、祝融、大封、后土处于同一地位,相互间甚至还有争斗。但随着中央集权统治的发展,黄帝成为了首领,其余六位神仙成为了他统率下的臣子。神仙体系中和社会制度几乎同步出现了统治阶级和权力划分。此后,随着封建制度的完善,神话体系中的等级划分也得到进一步调整,最终形成了和现实统治相同的“天界朝廷”。
其次,社会体系中的等级变化也被反映到了神话体系里。原始神话体系中,男神和女神同时存在,有着相似的地位和力量。渐渐的,男权掌控女权,神话体系中的女神形象便大都由男神代替,或者成为男神的附庸,以妻子或是女儿的形式出现。比如,最初的日神和月神最后都成了帝俊的妻子。这既体现了女权的衰落,也是一夫多妻制的一种侧面反映。此后,神话体系中便很少有女神掌控重要职位的现象了。
二、 神的职务
不同于希腊神话将神作为抽象概念的代表,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的神有着明确的职务划分。在数千年的演化过程中,神的职责几经变换,直观的反映出了各个阶段的社会形态特征。
除去最初由自然崇拜而产生的图腾性质的神,上古神话中的神是以“劳动模范”的形式出现。第一批神中,黄帝造车船,制炊具,神农尝百草制药,炎帝播五谷成田,俨然是手工业之神、医药之神和农业之神的形象。这些神与人交往密切,其职责在于领导人民生产,战胜自然灾害,与原始社会中部落首领和成员间的合作劳动关系十分类似。
随着历史的发展,进入封建社会后,中国神话体系中神的职责有了巨大的变化。此时的神不再亲自带领人民参加劳动、探索生产技能,而是远离世俗,接受祭拜;此外,神的数量增多,所管辖的范围也由具体的谷物播种等延伸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甚至日月星辰、风云雷电等自然现象;对于他们所“掌管”的事物,神开始有了绝对的操纵权,而不再是直接的实践者。这些“真正意义上”的神,在人民眼中变得遥远而神秘。这与统治者的地位变化大致同步: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在这一时期也开始脱离生产,从各个角度压迫奴役人民。
三、 造神运动
除开基于传说或是完全虚构的“神”,这一神话体系中仍有不少神仙是由真实的人物脱胎而来。
最常见的被“变”为神的是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比如战功显赫的将军或是智慧超群的圣人。在信息并不通畅的时代,他们的事迹往往会在流传过程中被添枝加叶,夸大到不切实际的地步。在愚民政策的影响下,统治者往往会利用这一态势,以政治手段将原本只是能力超群的人升格为神。较为典型的例子是李靖。其原型是唐朝初期的一个名将,在死后被百姓尊崇,地位逐渐抬升。到唐朝末期,社会长期动荡,起义频发,朝廷力不从心,李靖便由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变为了天王,负责镇守边疆。他的神化过程,无疑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直接产物。
这个“全民造神运动”在战争年代尤为普遍。统治者会故意抬高某个将领,煽动人民将他神化。而这样的一个“战神”,在往往能鼓舞士气,震慑外敌,安抚民心,在动荡中最大可能的维护统治的稳定。
四、 君权神授
传奇人物的“神化”过程是相对的,其影响的延续时间也大多局限于一个朝代。但对皇帝的“神化”过程是绝对的,并且贯穿了整个封建时期。
从公元前11世纪起,奴隶社会中便有了“天子”的叫法。君权神授的观念由此产生。在具体的“神”出现之前,皇帝称自己是上天的儿子,似乎多少有些牵强:谁是上天?他有怎样的力量?他怎样告诉你他的意志?这一系列理论问题直到完善的神话体系出现才得到回答。神是可知的了,他儿子的真实性便无需怀疑;神在天庭中有着无上的地位,他儿子在世间也应有相应的权力;世间的一切灵异现象,或是龟甲上的文字,或是古树开的花朵,都是上天的旨意。
皇权源于神的观念被确立后,要推翻这一皇权在理论上便有了障碍——神是不可动摇的,神意是不可违抗的。而那“神旨”的晦涩,又给巫师祭司们在皇权的授意下进行“曲解”提供了可能。在人民眼中为神传话的巫师祭司们,在事实上成为了皇帝的代言人。于是,历朝历代,皇帝们无一例外都在完善神话体系的同时强化君权神授这一概念,使皇帝与神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于是,到19世纪,当英国使臣马格尔尼载着欧洲的商品来到大清帝国的首都时,他惊讶的发现,中国的皇帝已然成了神,被所有的人供奉朝拜。
五、 人民的反抗
从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和等级观念出现开始,到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达到最高峰,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和统治不断加强。而在此期间广大人民的斗争和反抗也从未停止。因而中国的神话传说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缩影,不仅反映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和统治,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的反抗。
中国古代最著名也是最早的对神话的系统记录《山海经》中记载了最早的一批反抗事件:其中以刑天最为著名:因为他与天帝争权,天帝便砍掉了他的头;但他没有罢休,用乳头作眼睛,以肚脐作嘴巴,拿着盾牌、斧头挥舞不止。天帝又砍断了他的手,埋在常羊山上。这可以视作是被压迫者要推翻最高统治者的愿望的一种折射。刑天的斗志不移和天帝的残酷无情都可视作历史的实态。然而反抗的时机还远未成熟,当时社会的发展仍需要一个高度集权的政府。于是,刑天的失败便折射了人民反抗集权统治的失败。
其后社会发展,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逐渐巩固。统治者为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提出禁欲主义,限制一切男女交往,否定爱情和自主婚姻。人民对此的反抗反映于神话便是著名传说:牛郎与织女。玉帝的外孙女爱上了另一个星官,但双双因违反天条被迫分居天河两岸,去除官位成为牛郎织女,只是每年七月七日能见一面。他们的失败折射了人民反抗礼教压迫方面的失败。
最终,在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达到了千年的最高峰,而人民的反抗愿望经过千年的酝酿也终于全面爆发。轰轰烈烈的斗争革命反映于神话,便是至今仍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的《西游记》。在这部改编自唐朝传说的小说中,孙悟空带着人民对统治者的愤怒,挥起千钧神棒,搅得天庭不得安宁。此时封建集权已不再是历史的主流,人民革命开始撼动统治的根基。于是,孙悟空的反抗成功了,代表人民砸碎了天庭。

与大多数国家将神话建立在宗教和哲学基础之上的情况不同,中国这一神话体系大部分建立在现实政治制度上。在统治者与民众千百年来的斗争中,这一根源于道教的神话体系最终发展成了一个完善的架空世界,在现实的制度之外为统治和反抗提供了一种共同的非暴力手段。数千年来,人民便生活在它所构建起的一个精神世界中,一言一行都被深深的影响。而今,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作用范围已经日渐缩小,但建立在这一体系上的文化却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其中关于反抗的故事,已经成为了人们心目中崇尚真情,追求自由的典范。